新闻中心

石狮子有什么讲究?

发布者:   发表时间:2024/11/1 16:54:46   浏览次数【110

狮子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,在古建筑中也十分常见。古代人们在修建宫殿、陵墓、桥梁、府第及房屋建筑时,总喜欢安放上各式各样的石狮子。尤其在古建筑大门外,一对石狮子安放左右,庄重威严。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石狮子有什么讲究呢?

在古代,设置石狮子有一定规矩。石狮既作为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,又能显示主人身份的高贵。一般来说,都是一雄一雌,成双成对的,而且通常都是左雄右雌,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。

一般情况下,门东边的狮子,脚边踩一只绣球,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,象征威力,为雄狮,俗称“狮子滚绣球”。门西边的则脚下抚一只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,寓意子孙昌盛。

狮子底座花纹的雕刻也有学问,正面雕刻瓶、盘和三支戟,象征着“平升三级”,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,象征“富贵长春”,左面刻的是“文房四宝”,象征“文采风流”,背面雕刻“八卦太极图”,象征“镇妖驱邪’。

石狮子也有等级的划分,由它们满头的“卷发”来判断。卷毛疙瘩的数目,是象征封建官府等级的标志。严格来说,其数量越多,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。皇宫门口的石狮子,头上的“卷发”是最多,有45个,象征着皇帝“九五之尊”不可动摇的地位。

一品官或公、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攀毛疙瘩,谓之“十三太保“,一品官以下的石狮容毛疙瘩,则要逐级递减,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,七品官以下人家的府第就不准安放这种石狮。但狮子造型艺术其实遍及寻常百姓家,即使是普通人家门旁,也可能立上一对小小的石头狮子。

狮子大概从西汉时期张謇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,大部分工匠应该是没有见到过真正的狮子长什么样,对于狮子的印象只是口耳相传,所以中国古建筑中的石狮子加入了很多古代工匠的想象、夸张,带上了很多认为加工的色彩,也就跟我们现在见到的真正的狮子长得不太一样。民间还传说狮子爱玩夜明珠,因而至今石狮子口中多半含有一颗能活动又掉不了的圆球。

不同时期的石狮子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。汉唐时期的石狮子肌肉很发达,身体很圆润,宋代的石狮子渐渐精瘦,并且开始给石狮子加上各种项圈、铃铛等等一系列的装饰,加上了很高的须弥座,明清时期的石狮子形态更多样化,民间的和宫廷的狮子造型差异很大,民间的瘦小,雕刻也很简单,而宫廷的就很肃穆、威猛。

分享到:

固话:0379-60898561/60898563
电话:13698807719(李)
15537941109(李)

17737460909(尚)

地址: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刘李村 

          地图定位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